陶山越峦翻岭,果决继往传承,熊熊窑火映庐蓬。劬勤研技艺,履苦践初衷。手下陶泥变幻,随心所欲挥成。缤纷釉彩一层层,创新仿古意,矢志再攀登。——《致陶艺人》在楚雄市鹿城镇青龙社区技师学院院内,隐藏着一处别致院落,远离尘嚣;青山绿水环绕,宁静怡然。室内盆景瓦罐,排列有序;竹青兰幽,更添情趣,主人取名“谷庄楚窑”。年轻的陶艺人李航正在展示他的绝活——手工塑坯,通过双手拍打、揉捏、按压以及旋转修边,一会儿,一个精致的花器就成型了……窑内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一场简洁而又庄重的柴窑开窑仪式在此举行,让传承了千年的古法制陶技艺重放异彩。窑洞里一个个陶制品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窑壁上被窑火烧得光亮的石砖,仿佛在诉说着李航与楚陶之间微妙的故事和楚雄陶艺久远的历史。年轻有为的李航,是土生土长的楚雄彝族,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他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因此与“陶艺”结缘,开始与泥巴打交道,在苦和累中追求陶瓷技艺的炉火纯青,传承延续千年的技艺,演绎泥与火的传奇。一杯泥土,于火成陶,不敷金碧,不施铅华。“千年窑火”承载了一辈又一辈制陶手艺人的智慧与勤劳。李航作为传统陶瓷制作工艺柴烧的守护者,怀着对梦的追逐,一点一点把梦变成现实。从较平凡开始,一点一点成就非凡。楚雄的陶瓷文化较远可以追溯到170多年前。从元谋大墩子遗址出土的“鸡形陶壶”“瓮棺”等史前陶器,以其丰富而不断变化的造型、五彩斑澜的釉色,生动的展现了朴实的民俗风情、独到的审美特色及艺术乐趣,时隔千年依然有力的向我们昭示了楚雄当时灿烂的制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珍贵的原始社会艺术品”。源于自身对传统制陶艺术的一种热衷和坚守和对文化的一份执着和痴迷。看着古法的制陶技艺逐步失传,李航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柴烧这门技艺,也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李航制陶已有10余年历史,他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喜欢用泥做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大学期间经过四年的专业系统的学习,得到了著名陶艺家尧波老师的真传,专注于制陶技艺,经过10余年的历练,李航已小有名气。李航坚持正本清源,回归传统,他拒绝使用现代的电窑、瓦斯窑,坚持用传统薪材烧制,泥料取自楚雄本地,制陶一直采用纯手工艺、土法制作,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从备料、搅泥、过滤、揉泥、制坯、晾坯、打磨、美化、入窑烧制每个繁杂工序,从不偷工减料。每一次烧窑既是一次坚守,先慢火加热至1300℃,四人轮流守着,保持窑火温度,三天三夜之后才能大功告成,待均匀冷却15天左右才能出窑。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因此烧窑难度相当高,是运用较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的美丽作品,它不只是简单的燃烧薪柴,做胚制窑,更是做陶人对陶的守护。它是去伪存真,返璞归真之后,可以穿透时间,滤清浮华的纯粹之美,是拉胚塑型之后的温润质朴之美,是高温洗礼之后的沉稳内敛之美,更是落灰窑变之后的变化莫测之美,犹如生活美学似回归之道。浓情意满,提梁莫急。先道云落,云又起。再看光影,正悠悠。厚结而薄发这是柴烧的气质,也是李航的气质。除了传承传统的柴窑烧制技艺外,李航还致力于柴烧陶瓷制品设计、研发、销售;承办展览、展示,倾心于楚雄的少数名族文化研究,善于整合当地楚陶资源,出产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品。南博会上楚雄旅游展馆内,一件件别出心裁的柴烧陶制品,吸引了无数参会者的目光。李航设计制作的陶艺作品古拙高雅,耐人寻味。似山岚流雾,似云蒸霞蔚,似日落黄沙,似写意山水,呈现出古朴自然、深沉内敛的古韵美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反复磨炼方成器,半载苦乐铸辉煌。十年光景磨一剑 砺得梅花扑鼻香。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的耕耘者,李航深知,属于匠人的命运没有捷径,只有时光的浸润和对于技艺的研磨,才使得未来熹微的光芒逐渐变得明亮。因此他倍加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得到就业界认可。在云南省科技厅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上,他的创业团队获得三等奖,在楚雄科技局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在楚雄市团市委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他的作品多次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工美杯”铜奖、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二届“工杯”金奖等奖项。传承与专研,专注与坚守,岁月流转,匠心之意,初心不改。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114黄页信息网看到的,谢谢!
【重要提醒】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被转发超过20次,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
首发网址:https://hz.114biao.com/lipin/416784.html
查看全部杭州礼品定制信息
发布一条杭州礼品定制信息